如何尽可能客观清晰的认知这个世界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章并非针对“觉醒者”或“撅醒者”所写,主要对追求尽可能真实的认知世界的普通人作一参考。
墙的设立和中外媒体的背后利益纷争造成的信息的不对等让很多人自以为自己掌握了更真实更详尽的信息。他们争吵,对骂,最终只在互联网上留下了一地鸡毛。本文的目的在于尽可能的帮助普通人避免认知偏差,充分认识宏观世界发生的战争,争论,意识形态的对立等各种利益纷争的根本原因。
坚持使用多方信源
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有的人只相信自己翻出去看到的BBC和CNN,也有人只看CCTV和CCTN。在国内互联网上,这两个群体互称“觉醒者”和“撅醒者”,也有人称之为:“神神”和“兔兔”。不管怎么称呼,这两个群体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被外部信息裹挟着大脑的可怜虫。(我丝毫不为这句话的犀利用词感到抱歉,因为事实如此。)他们的观点往往取决于自己所摄取的单方信源,最终便成了信源背后的既得利益者们开展舆论和认知战最终谋取利益的工具。
思考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在
准确来说是要坚持了解信源背后可能相关的的既得利益者,比如美国之音,他为谁的利益服务?
从美国政府——>财团资本家。带有明显倾向性的主流美国媒体的利益链条大多如此。国内大媒体的利益所在亦不必多言。
只有了解媒体实际在为谁服务,再结合其背后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在你才能真正理解一个媒体的发文动机。
如何确定媒体的倾向性?
很简单,对比经常观点不同的信源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即可。你可以很容易发现,绝大多数的媒体的报道都是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我不能否认存在某些小媒体真的完全遵循新闻道德,不带有任何倾向性,但是这样的媒体实在太少见了,按照极限思想我们可以认为目前是不存在不带倾向性的媒体的。)
保持良好心态
为什么专门加了这条?当你完全能像我一样做到上述要求的时候,你大概已经感到非常烦躁抑郁了。如果你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你还会发现这个世界上鲜少有人不求回报的在为你的利益而努力。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但是无需感到失望,你的应得利益本就应当由你自己争取。
有谁愿意为你付出许多自己的利益又不求什么回报呢?曾经大量中国民众认为有一个这样的人叫毛泽东,现在大概率只有你的父母了吧。
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事物,但你可以选择努力创造自己喜欢的。
停止和哪些可怜虫争辩吧,把时间用来提升自己。
清醒的生活着就是为了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
补充 出世入世与共情的关系
谢天谢地我还有这些好朋友让我有机会进一步充实本文内容。 他的评论让本文(也包括我)摆脱了一些政治视角看待问题导致的局限性(或者说也是出世的局限性),让文章更加贴切日常生活。这是我起初撰写后就感到痛苦的问题,但是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造成问题的原因。
GoodSpeed提到了出世和入世的概念,当前常常被我们看到的社交媒体上争来争去的网民大多处于入世状态。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不能长期处于出世的状态,介于出入之间具备独特的旁观者视角才是最为“自在”的状态。我在上文只提到不能被别人挑起的情绪裹挟思想,但生活中也不可能完全摒弃人所固有的情绪。(受写作动机引导,我对读者的预判只是基于出世状态对入世状态的预期,并没有过多深入。)
如何让自己处于这样“自在”的良好状态呢?
其中一个关键是具备良好的共情能力,或者说换位思考的能力。不要急于对时间下结论,尝试与被观察者保持相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将给予我们不一样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能有效降低我们受单方面情绪的裹挟的风险。
当然,表面上GoodSpeed没有具体谈到共情的尺度问题,但是实际上尺度的把控技巧已经被提出过了。上面的补充内容我中使用了“尝试与被观察者站在相同的角度”而不是"站在被观察者的位置",使用第一种表述实际是为了符合GoodSpeed提到的“旁观者”。
如果完全站在被观察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则会与被观察者过度共鸣,最终也会落入单方面的情绪冲击中。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同一角度保持距离”。从二维解释这一点:在一个极标系中,与被观察者保持同一极角不同极径。即:保持同一角度,但不能完全贴在被观察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