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孩子的童心,允许他们天真
看《儿童非暴力沟通心理学》的时候想起来自己小学一年级写作文的遭遇。
当时我写了一篇日记,大致内容是自己尝试醋泡(熟)鸡蛋并品尝觉得味道还不错。我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写明是熟鸡蛋,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没有写明的。
随后当晚得到老师红笔大字批示,说我胡编乱造,还写明:醋泡鸡蛋有毒!当时觉得颇为委屈,拿回来给妈妈看,我不记得她具体怎么评价了,总之我印象里她不是很在意这个事情。
现在想来,就算是生的也只是可能存在沙门细菌,但是说有毒倒也不至于。
当时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教室里连班班通都没有。即便是老师,也不见得对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一清二楚,老师这个身份最多意味着她对教材上的书本知识相对了解罢了。
想起来这个事情,是因为看到这么一段:
有个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自己还拟了一个标题:苍蝇是从哪里来的?小作者在这篇不足百字的短文中说:他有一次摘下一朵花,看见里面有许多小小的苍蝇,所以他认为苍蝇是从花里钻出来的。老师对这篇作文大加赞赏,这个小朋友受到了鼓励,在后来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成了一个很优秀的学生。
但是大部分“胡思乱想”儿童却不能像这个小作者这样幸运。即使在目前,很多人往往将这种作文视作胡思乱想,因为很多中国的父母是不懂得这种“古怪”想法的宝贵之处的。而在西方国家,这却是受到高度重视的。
事实上,想象力是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缺少幻想的人生是苍白的!
然而孩子的想象力却常常遭到大人的嘲笑!
这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在成人的误解中消失的!
不过这段内容里西方到底怎么看待我是不太敢信的,毕竟意林等文章的的回旋镖比比皆是,我也没去过西方国家,所有不予置评。
幻想是儿童的宝贵财富,这点倒是毋庸置疑。